<<  < 2014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案例名称

《背影》

科目

语文

教学对象

八年级学生

设计者


课时

2

所用教材

人教版

一、教材内容分析

《背影》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七课的内容,是该单元以“爱”为主题的代表课文之一。这既是一篇纪实散文,也是一篇描写亲情的叙事散文。全文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组织材料,通过对几年前回家奔丧、浦口分别、别后思念等的情景的叙述,特别是通过对凝聚着父亲饱经忧患、半生潦倒的苦难经历的“背影”等细节描写,充分体现了父子之间深厚而真挚的感情。文章语言质朴,哀而不伤,意蕴深厚,是人们感受浓浓亲情的好文章。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1.知识与技能:积累“狼藉、奔丧、颓唐、蹒跚”等词语;准确把握文中的典型细节;在特定环境下能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主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与交流、讨论,品味朴实无华却饱含深情的语言;通过列举父亲关爱自己的行为表现,从生活点滴中感受父爱深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味父爱的深沉与伟大;激发学生的感恩之心;增进学生与父母的沟通和交流。

重点:从平实的语言及细节中体味父爱深情。

难点: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主题。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背影》的主题是“父爱”,这是人们非常熟悉的一种情感体验。然而八年级学生已进入“心理断乳”阶段,在试图摆脱对父母心理依赖的同时,很容易忽视来自他们的关爱,特别是父爱。因而学习本文的重要目标之一便是让学生体味到洋溢在字里行间的父子深情,并能够在普通的生活中、在微小的细节中发现及感受到父爱的深沉与伟大,从而激发学生的感恩之心。另一方面,八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已得到较快发展,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也具有散文学习的基础。而且学生在青春期阶段自我意识高涨,通常有较强的表现欲望。因此本课将采用探究性教学模式,以切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课教学主要采用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策略:通过自主学习,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及感情基调;通过合作学习,把握文章细节,体味平实语言或细节中蕴含的深情,寻找身边的“父爱”。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导入新课

 

1.小调查:母亲节是哪天?父亲节呢?母亲生日是哪天?父亲生日呢?

 

2.母亲的纪念日,我们大多铭记于心,但父亲呢?日月经年中,我们忽略了多少来自父亲的爱,而父亲却一直在身后,无怨无悔地撑起庇佑的苍穹,用朴实的父爱为儿女编织保护伞。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值得尊重的父亲,认识父亲那感人的背影,感受浓浓的父子之情。

 

回忆母亲节、父亲节日期及父母生日。相比之下,意识到父亲更多地被忽略了。

奠定情感基础,引导学生关注“父爱”,进入学习主题。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播放配乐朗诵(图片做背景),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内容及脉络

1)展示蹒跚、踌躇、琐屑等易错字音,明晰词义。

2)事件背景:随父奔丧、家境衰败

3)主要场景在哪里?浦口。

4)父亲为“我”做了哪些事情?亲自送行、照看行李、讲定价钱、送子上车、拣定座位、叮嘱儿子、嘱咐茶房、买橘子。

5)初读课文后,最初的情感体验是什么?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小声跟读、模仿。

 

 

自主对陌生或易错字词正音明义。

 

随着教师问题逐步理清文章思路和主要内容,对文章的感情基调产生初步的整体感知。

 

标准的配乐朗诵与背景图片一来可以为学生朗读提供示范,二来有助于学生融入文章的情感基调。

 

随着教师问题(多媒体呈现)对文章内容做出快速的整体把握,为下一步深入分析奠定基础。

精读课文

聚焦细节

 

1.聚焦背影

 

1)小组讨论:文中一共写了几次背影?这几次背影的出现各有什么作用?

2)充分交流后,用多媒体展示结论或要点。

文章开头,难忘背影

——开篇点题,创设浓重的感情气氛。

车站送别,刻画背影

——浓墨详写,具体描绘背影,表现父亲爱子的深厚感情。

别后远景,惜别背影

——深化主题,远见背影消逝,背影淡而情愈深,离别之情,催人泪下。

记忆浮现,再现背影

——首尾呼应,思念情深。

 

 

2.聚焦眼泪

 

通常这一环节在第二课时进行,因此前期除简单回顾外,还可考虑播放筷子兄弟的《父亲》以烘托情感。

1)文章除写父亲,还写了作者感受。特别是见到父亲的背影时,“我”流了几次泪?这些泪水分别表达何种的感情?

见父亲——悲哀的泪

见背影——感动的泪

别父亲——不舍的泪

想背影——伤心的泪

 

 

 

 

 

 

 

速览全文,找出文中描写“背影”之处。

 

 

交流对背影描写的作用的认识,组内达成基本共识后,与班级其他同学分享小组及成员观点。

 

 

 

 

 

 

 

 

 

 

 

 

找出文中描写作者的泪水之处,感受泪水中饱含的父子情。

 

 

 

 

 

 

 

 

 

 

 

 

鼓励学生勇于表达,学会在交流过程中不断地丰富个人思想,逐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

 

 

 

 

 

 

 

 

 

 

利用多媒体来呈现学生的交流结果或主要结论,便于其横向与纵向的比较分析,有助于学生把握文章细节。

 

 

 

 

 

3.品味语言,聚焦细节

 

1)组织学生重点品读文章第六段,感受淡淡言语中洋溢着的浓浓深情。

2)小组讨论:本段“背影”描写的细腻之处体现在哪里?如何进行细节描写?

(提示:准确运用动词、形容词等;依据学生课堂表现决定是否呈现对比语段,如“他戴着帽子,穿着褂子和棉袍,走到铁道边,探身下去”和“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

 

 

 

 

有感情地朗读文章第六段,体味父爱深情。

 

在分析“背影”细腻描写的过程中,共同探寻细节描写的方法与策略。

 

 

 

 

让学生从文章或多媒体呈现的对比语段中提炼出细节描写的方法与策略,一来可以训练学生的分析与综合能力,二来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成就感。

 

 

拓展延伸

 

1.当然,值得尊敬的父亲远不止这一位。下面这几位有爱的父亲,你们认识吗?播放《爸爸去哪儿》片段。

 

2.你也一定被你的父亲深深感动过吧。也许是一次送别,也许是一句话,也许是一份特殊的礼物,也许是……请你自己选择一个切入点,写出这一令你感动的瞬间。

 

 

观看视频,回忆生活中父亲带给自己的感动。

 

 

 

课后完成作业:描写父亲带来的感动瞬间。

 

选取近期热播的、贴近学生生活的综艺节目结束本课学习,能有效避免教学过程中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在增加课堂学习趣味性的同时,还可以为学生感受父爱提供更多视角,激发学生的感恩之心。

 

教学流程图

 

 

 

 

 

 

 

 

 

 

 

 

 

 

 

 

 

 

 

 

 

 

 

 

 

 

 

 

 

 

 

 

 

 

 

 

 

 

 

 


七、教学评价设计

 

八、帮助与总结

尽管父爱是一种很常见的情感体验,但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特殊的“心理断乳期”以及较浅的社会阅历,常常使父爱变成“最熟悉的陌生者”。同时,大多数学生没有经历过人生的大喜大悲,因而课文所呈现的情形离学生相对遥远,如何在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和学生的心灵情感之间搭建一座桥梁,使他们产生自己的体验产生共鸣,是本课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如今,多媒体教学的魅力已愈发凸显,它集图、文、声、像于一体,能够有效弥补传统教学单一感官刺激的不足。于是,我尝试让多媒体走入课堂,也因此明显感受到它为课堂教学带来的积极变化:(1)播放配乐朗诵。低沉深邃的旋律与饱含感情的声音,缓缓将学生带入作者创作的时空背景中,使学生们能够较快地触碰到文章的情感基调,对课文内容产生整体感知。进入第二课时后,播放音乐也有异曲同工之处,在承接上文的同时,还起到了烘托情感的作用。(2)课件展示要点。一是展示问题,为学生提供了明确的思考框架;二是展示结论,将学生充分交流讨论的结果整理后,用课件呈现出来,并进行横向与纵向的比较,帮助学生进一步理清了思路。(3)播放相关视频。教学开始时,用配乐朗诵将学生由生活带入文章,教学结束时,又用视频将学生带回生活之中,在增加课堂学习趣味性的同时,也为学生感受父爱提供了更多视角,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感恩之心。

当然,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方面,我只是初学者,还有不少问题需要更加深入地探索与研究。希望随着个人教育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能够形成自己独有的教学特色和魅力。

  • 标签:教学设计 
    发表评论:
    天涯博客欢迎您!